专栏讲师:罗军
国茶实验室创始人
资深茶叶品牌策划顾问
《中国茶密码》作者
主题:中国茶的三个基本盘
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,那么中国茶产量的增长情况如何?
■ 中国式增长
从上图可以看出,1980年—2015年的35年,中国茶共增长了194.5万吨,年增长量5.6万吨。
2006年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,从中国茶产业的复兴年进入黄金年。1980年—2005年,这25年是中国茶的复兴年,总共增长63.1万吨茶叶,年增长2.5万吨;等到了2006年—2015年这一黄金年期间,仅仅10年时间就增加了122.9万吨,年增加了12.3万吨。
2006年的标杆性意义在于:中国茶产量超过印度;增长速度大大提升;黄金年比复兴年每年多增加10万吨茶叶,这个增量堪比2—3个中国台湾的茶叶消费量(因为台湾地区自产茶1万多吨,加上进口的2万多吨,一共形成4万多吨的台湾茶基本面)。
■ 世界增长,中国贡献
1980年,中国茶产量是30.4万吨,世界茶总产量是189.4万吨,中国茶产量占世界茶产量的16%;
2006年,中国茶产量是102.8万吨,世界茶总产量是372.9万吨,中国茶产量占世界茶产量的28%;
2015年,中国茶产量是224.9万吨,世界茶总产量是528.5万吨,中国茶产量占世界茶产量的43%。
从国际横向度来看,咖啡是一个白领指数,喝咖啡量越大的地方证明商务白领越多,因而星巴克随之迅速驻店发育;从中国纵向度来看,茶是中国的国盛指数,国盛则茶香。
■ 奇怪的三分之一现象
2006年,我通过观察调研发现:中国有2/3的茶叶被真实卖掉,而另1/3是留存在生产经营端如茶厂、茶铺等没有卖掉,现在老茶越来越多的现象与这一点无不关系。
卖掉的2/3茶叶里,有一半并没有被喝掉。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:消费者在没有喝完已经开封的茶的情况下,不断地开封新的茶,导致未被冲泡的茶叶过期变质不得不扔掉。
中国的老茶思维,绝大程度是因为转化率低造成的。符合完整陈化属性的老茶不算其中,但这是少一部分。
■ 总 结
1. 中国茶进入黄金年之后,生产增量和消费增量严重不匹配。2006年之前,算是卖茶人的好时候,供求匹配,甚至还可以有选择性地出售;而进入黄金年之后,供求严重不匹配,生产增量过速增长,消费端还没打开。
2. 随着进入消费转化率提升的时代,中国从高速产量发展向高质量转变,这意味着还原茶真正的属性,提升性价比,而不是卖得很贵。
3.中国茶产业将进入良性新陈代谢之中,喝掉才是硬道理,无关形式如何。相信这会变成越来越多人的共识。